3万余人共赏传统之美湖北枣阳新年非遗文明活动亮眼

详细介绍

  新春佳节,帝乡枣阳非遗文明成“顶流”。1月22日至2月7日,湖北枣阳市以“寻年味·传匠心·品非遗”为主题,精心策划系列文明盛宴,经过非遗展演、风俗互动、文创阛阓等方式,穿越千年古韵、接触匠心温度,让传统技艺“活”起来、让新年文明“火”起来,招引超3万人次游客参加,成为新年期间文旅交融的亮眼手刺。

  古法促成对话现代味蕾:省级非遗“枣阳地封黄酒”展区前,非遗传承人魏兆合手持木铲,边演示古法酿酒边解说:“黄酒封存的是时刻,更是祖辈的才智。”游客可现场品鉴五年陈酿,还能体会酒曲制造,不少年轻人直呼“比网红奶茶更有神韵”。

  织机声声织就文明自傲:旧式木质织布机旁,00后大学生李欣怡在传承人指导下织出“满意纹”粗布,“课本里的‘唧唧复唧唧’变成手中实在的经纬交织,忽然读懂了非遗传承的分量。”

  非遗跨界构思吸睛,剪纸工坊推出“AI+剪纸”互动屏,输入新年祝愿即可生成专属剪纸纹样;泥塑属相盲盒、黄酒风味冰激凌等文创产品,让陈旧技艺勃发青春活力。

  北方游客王先生一家初次体会“襄阳旱船”,与本地舞龙队即兴斗舞,“没想到非遗还能这么‘潮’!”

  夜幕降临,非遗绝技“打铁花”震慑上台,1600℃的铁水在空中开放成金色星河,引得观众连连惊叹:“每一帧都是流动的文明史诗。”

  襄阳花鼓戏《梁祝》专场济济一堂,00后艺人陈小雨立异参加电子乐元素,“老戏迷爱原汁原味,年轻人要新鲜表达,非遗传承需求双向奔赴。”

  非遗阛阓会聚30余家老字号,枣阳酸浆面日均售出2000碗,阛阓销售额破百万,粗布围巾、属相泥塑等文创产品求过于供。商户赵玉兰慨叹:“老祖宗的手工成了致富金钥匙。”

  产学研交融不断深化,文明馆与武汉纺织大学签约共建“非遗立异实验室”,未来将推进粗布纺织技艺数字化维护,要让非遗从展柜走进日子,从遗产变成财物。

  当打铁花的星火照亮孩子们的笑脸,当织布机的吱呀声融入新春的喧哗,枣阳用一场非遗盛宴让传统非遗文明跳动在当代人心中。据悉,枣阳将继续打造“非遗四季”品牌,让文明传承与送行脉息同频共振。